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認識資訊週期(Information Cycle)

當某一新聞事件發生或是某一項科學成就被發現,這些資訊是怎樣變成文獻的?然後這些文獻又是怎麼被使用的?如果想要有效的蒐集資訊,我們必先瞭解資訊在什麼時間點上會以何種文獻呈現,因此,大家必需先有資訊週期(Information Cycle)的概念。(謝寶煖,民93,頁61。)

“How today’s events are tomorrow’s information?”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製作了一個關於Information Cycle的影片,藉由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科倫拜高中校園槍擊事件,說明了一個新聞事件發生後,資訊是怎樣被傳播、討論以及轉變成各種文獻資料類型的。 (補充說明: Columbine High School massacre,發生於1999年4月20日,為美國當年重要新聞事件排名的第二名,其後更引發美國學界對於校園暴力、槍枝控管等議題的深入檢討與醒思。若對此事件想深入瞭解的人,可以查查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大美百科與維基百科都查得到對於此事件的描述,但以Wikipedia的介紹篇幅最長。)



透過影片,我們可以將資訊流動與時間的關係,以下圖來表示。



換言之,資訊的傳播與時間有相當緊密的關係存在。因此當我們在查找資料時,要先想想看所關心的研究主題是位在資訊流的那一點上,舉例而言,若你所要研究的題目是才剛發生不久的事件或科學發現,報紙或雜誌可能是你找資料的最佳選擇,但所查到的資訊也是偏向事實性的報導或陳述;但若事件或科學發現發生的時間點夠久遠,那或許你就可以選擇比較深入探討與評論的期刊文章或專書來查找所需的資料了!

參考書目:
謝寶煖(民93)。人文資訊傳播。在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第五章,頁61-72)。台北市:華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